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聚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的文化使命,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內容,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李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氣象新作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任務。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是不斷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堅定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立自主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堅定文化自信,總結好中國歷史經驗與當代經驗,提升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才能建設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堅定文化自信,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賦予中華文明現代力量。中華民族曾經有過極為光輝燦爛的歷史,開創過一個又一個繁榮盛世,創造出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回答了中華文明為什么能成為世界古老文明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明,為我們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匯聚起文明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么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立足偉大歷史實踐的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我們立足當代實踐的基石。我們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堅定文化自信,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基礎上更好地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要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提供思想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既有整體性的原則遵循又有各個領域的重要任務,既有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又有各個方面的重大舉措,開展了一系列標志性文化工程,實施了“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涵蓋了文化建設的各領域和全過程;不斷加強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和闡釋工作,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文明的特質和形態,闡釋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明研究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深厚土壤,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提供思想智慧。
秉持開放包容,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加快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離不開文化的開放包容。我們要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充分發揮中華文明開放包容的突出特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秉持開放包容,必須堅持“兩個結合”?!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實踐證明,“兩個結合”極大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讓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其中,“第二個結合”具有更為特殊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蔽覀円诟鼜V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邁向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堅持“兩個結合”,才能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達到新高度、新境界、新要求,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培育新的文化土壤。
秉持開放包容,必須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蔽覀兯ㄔO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但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文明,而且是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的文明。這種新型文明既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普遍規律,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征,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定了中國不會把自己的價值觀念與政治體制強加于人,決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不搞“黨同伐異”的小圈子。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強調包容開放基礎上的“共同發展與共同繁榮”,體現了“多元”和“不同”文化、文明的包容與融合。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共建和平美好世界。
堅持守正創新,賡續中華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眻猿质卣齽撔?,才能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基本遵循和更廣闊的文化視野、文化空間。
堅持守正創新,要牢牢把握正確導向?!笆卣?,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觀點方法,就是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守正”,就是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正”,就是堅持中華民族精神內核,堅守其中蘊含的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精神特質?!皠撔隆?,主要就是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痹诮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征途中,我們要進一步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提升對歷史文化和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的認識高度,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把握好前進的航向,加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力度。
堅持守正創新,要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領導黨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中,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充分把握創造創新主動,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堅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使之適應新時代,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新的征程上,我們要以更宏大的視野賡續歷史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當代社會相適應、同現代化進程相協調,從而進一步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發揮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切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
【作者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