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兵 李泰至
《國家“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著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決策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的新型智庫,為推動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升國家軟實力提供支撐。對于身處數字社會的智庫而言,長期依賴的資源體系、服務環境、需求層次已發生根本性變化,決策者對信息資源的掌握程度和速度往往高于智庫、快于智庫,智庫只有實現依托海量數據直接生產智庫產品的層級躍遷,才能更好更快動態評估和精準把握“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的公共決策問題,真正實現“觀大勢、謀大局、出大策”。
革新思維,從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延伸。注重將內部“挖潛”和外部“拓源”有機結合起來,統一做好內部數據采集、共享和標準化工作。數據驅動延伸既要將長期積累的“生產資料”、研究成果等顯性知識數據化,也要將以往研究過程中的主觀設想、創新理念等隱性知識盡可能數字化保留。借助人工智能、網絡爬蟲、AI推薦引擎等新興技術,建立一個由智能抓取、存儲、處理等數字技術支撐的信息系統平臺,實現對文字、圖片、視頻和語音等多模態數據的縱深挖掘。引入機器學習、智能識別等大數據分析工具,對海量數據進行分類匯總、清洗加工與要點提煉,通過不斷補充更新,保證數據的多樣性、全面性和可持續性。同時,依托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的統計數據打造快速響應決策需求團隊,并與其他智庫、圖書情報機構、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共同承擔決策咨詢課題過程中實現數據資源廣泛深度共享。
創新突圍,從故步自封向技術賦能突破。一方面,鼓勵支持內部專技人才加強大數據挖掘、仿真實驗、數據建模等數字技術的自主學習與技能培訓,有針對性提高自身在數據采集、監測、分析、預測等方面的數字能力,以及對公共政策問題進行數據化、理性化、綜合化分析的硬核實力;另一方面,借助外部“東風”,結合當前決策咨詢“業務委托—項目攻堅—成果提交”的運行體系,綜合考量其他智庫的作風學風、核心能力、專家特長以及發展水平,通過項目招標、線上協作等方式引進“數字人才”協同攻關,破除圈層結構、機制僵化等弊病。例如,根據決策咨詢委托課題項目的研究需求,分解目標任務、列出資料清單和人才清單,向擁有相關領域信息數據或熟練掌握相應數字技術的智庫專家發出邀請,建立跨地域、跨機構的線上課題項目組,提高技術支撐、資源共享、跨業協同、成果轉化的一體化作戰效率。
拓展場域,從有限參與向平臺重塑升級。借鑒電商平臺的運營管理理念,依托數字技術搭建面向決策部門的智庫成果線上選購平臺。該平臺應至少包括成果展示、在線互動、產品定制、專家推薦、售后服務等功能模塊。例如,在成果展示模塊,將研究報告、專題數據庫、學術論文、專著、政策解讀、皮書、案例分析、科普視頻、報刊評論等成果配以標簽化描述,決策部門可通過授權登錄實現在線瀏覽;在線互動模塊,供需雙方確定初步的采購和接單意向;在產品定制模塊,智庫應在決策部門下單后按規定時間明確是否接單,接單后要在協議簽訂、項目立項、團隊組建、進度預警、質量把關、送審驗收等環節實行全周期管理;在專家推薦模塊,發布智庫內部專家的基本簡介、專業領域和研究成果等內容,供決策部門精準快速鎖定接單對象;在售后評價模塊,確立以決策部門為主、短期與長期相結合的評價取向,打造智庫成果選購平臺的“大眾點評”;在售后服務模塊,建立售后保障、產品試用等機制,提升決策部門的權益保障和智庫成果選購平臺的用戶黏性。新型智庫還可與媒體平臺各取所需、優勢互補,依托數字技術聯手打造面向社會大眾的“智媒互動平臺”,通過開設精品專欄、專家專訪、答疑釋惑等板塊,將一批作風優良、理論扎實、善接地氣的優秀智庫專家推“出圈”,對智庫成果進行更廣泛的宣傳推廣,并吸納更多社會建議、意見,為政策出臺匯智聚能。
【作者均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基地特約研究員;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基地項目“新型智庫全面參與黨委政府決策的路徑研究”(21JD067)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能力現代化的瓶頸問題研究”(20JD04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