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今,文學博士?,F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二級研究員,博士后合作導師,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藝理論學科帶頭人。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十一、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評委,國家社科基金通訊評委,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文學評論學會會長,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文藝家。湖南省政協第十三屆委員。在《文學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譯著3部。代表作有《公共闡釋與文學經典化研究》《殘雪研究》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其中重點項目1 項)、省部級社科基金等各類課題10余項。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各類轉載20余篇次。獲湖南省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第五屆毛澤東文學獎(文學理論類),第二屆(2020年度)、第三屆(2021年度)湖南文藝評論優秀文章獎。
內容提要
20世紀上半葉的沙灣村,在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動蕩中,進來兩股新的理性力量,它們沖擊著原有的道德倫理和社會結構。一股理性力量是以留日知識分子揚卿為代表的新知識、新技術;另一股理性力量是以共產黨員齊峰為代表的新觀念、新制度。兩股力量合力推進沙灣的改變。在不合常理的地租、賦稅、徭役、雜捐的無休止折騰中,溫柔敦厚的沙灣人也表現出激進的一面。這兩種力量的結構也代表了當時整個中國的情形,沙灣人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完成蛻變的,小說塑造了一大批形象飽滿的人物,詩意化結構對人物塑造是一種挑戰,小說刻意不突出人物戲劇化的人生,而是通過平凡普通的生存狀態和精神追求塑造人物。
關鍵詞
王躍文 《家山》 人物塑造 理性力量
《家山》的沖突與和解不是建立在沙灣村內部,而是建立在每個人自身,以及每個人與沙灣外部即整個社會意識形態之上的。沙灣有完整的家譜體系,人們在這個體系中位置很清晰,以嚴密的人倫關系為底層邏輯,各種類型的人物成長過程都以沙灣人的視角展開,仁、義、禮、智、信的評價標準始終是有效的。千百年來,沙灣人隨著歷史的步伐,被既定的制度推動著前行,從未想過作出選擇,實際上也沒有選擇的權利。沙灣的男人們的責任和夢想就是在家譜中留下一個名字,死后在祠堂留下一個牌位,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享受人生,將有限的個人權限發揮到極大?!都疑健分猩碁车靥幠戏角鹆甑貛_積平原,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沙灣人整體看起來過著詩意田園般的生活,整部小說彌漫著優雅散淡的氛圍,作家也有意用田園美學掩蓋某種真相。1927—1949年正是中國從封建王朝轉入現代民族國家的關鍵節點上,也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最為動蕩的年代,遠離政治文化中心的沙灣村人也不得不卷入時代的巨大動蕩之中,不得不脫離原先的位置重新定義人生。在《家山》中,作家用心塑造了揚卿、佑德公、齊峰、有喜、桃香、一貞、史瑞萍、劭夫等眾多人物。作家撇開外貌勾畫,通過人物言行、內心世界、外部評價,形成飽滿生動的形象,反映了不同類型的人物典型性與歷史性意義。
內容詳見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3年第4期。
[作者單位: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原刊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