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d id="gvbro"></dd>
    2. 經濟研究所(湖南省共同富裕研究中心)

      現任所長:李暉研究員;  副所長:楊順順。

      一、所況簡介

      經濟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其前身系為1960年10月創辦的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下設的政治經濟研究組;1973年8月,政治經濟學研究組改為政治經濟研究室;1979年5月,政治經濟研究室改稱經濟研究室;1983年9月成立經濟研究所;2023年8月改名經濟研究所(共同富裕研究中心)?,F有科研人員11人。其中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5人。

      經濟研究所(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一直非常重視學科建設,以“經世濟民”為學科建設宗旨,緊密聯系國情、省情展開一系列的經濟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當前,所里設有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湖南省情決策與咨詢研究基地,以及“湖南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和“共享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兩個智庫研究團隊。目前研究領域主要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縣域經濟、生態經濟、共同富裕等方面,并承辦內部刊物《決策參考·湖南省情要報》。

      多年來,經濟研究所以特色學科為重點,以所研究室、院智庫研究團隊為依托,對經濟理論、改革與發展、區域經濟與規劃、農業經濟、生態經濟、投資和資本市場、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取得豐碩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全所科研人員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軟科學基金課題20余項,省級課題200余項,黨委政府委托課題300余項;出版著作100余部,近年來推出的《湖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和湖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快進”排行榜在省內取得了較大反響;發表學術論文和調研報告1000余篇,有一批論文先后在《經濟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北京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經濟科學》《中國人口科學》《中國農村經濟》等全國一級報刊和重點高校學報上發表,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報刊轉載或摘要;舉辦國際、國內各種論壇和學術會議60余次,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獎勵100多項。

      該所歷任所長:

      莫秋賢(1981—1982年)

      張 萍(副院長兼所長1983年—1990年)

      李明生(1990年—2002年)

      陸遠如(2002年—2004年)

      肖毅敏(2004年—2015年)

      李 暉(2017年—至今)

      二、科研人員簡介

      李暉,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心)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決策參考·湖南省情要報執行主編。湖南省情決策與咨詢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湖南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智庫團隊首席專家、湖南制造強省建設專家咨詢委專家、全國行政區劃調整專家庫專家、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湖南省首批智庫青年拔尖人才。長期從事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區域發展戰略與規劃、縣域經濟、共同富裕等。出版專著2部。累計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重點課題8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3項、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重大重點課題4項。多次參加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的專家座談會。主持省委省政府及相關廳局委托課題40余項,研究成果多次獲省委省政府文件下發。主持撰寫的智庫報告獲中央領導、省領導肯定性批示60余次。研究成果連續多年獲評省社科院十大智庫創新成果和湖南省“十大金策”。

      楊順順,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理學博士。主要從事環境經濟學、環境管理學研究,重點研究領域為低碳經濟與綠色發展、農村環境管理、復雜系統分析與仿真,擔任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環境技術經濟分會理事等學術職務,出版學術著作4部(獨著或一作),累計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含報刊),其中SCI收錄論文6篇、EI收錄論文10篇(含中文期刊),CSCD/CSSCI源刊(含擴展版)收錄論文26篇,一作或獨著論文多篇在《中國工業經濟》《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北京大學學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期刊發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社科基金課題4項,省自科基金課題2項,省社科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2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30余件。

      楊盛海,研究員,法學碩士?,F任湖南省社會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長年從事區域經濟、應用法學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城鄉發展、檢察學等。出版學術專著2部(獨著),合著4部,累計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社會科學基金及國家部委課題4項、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縱向課題多項,多項研究成果進入省委省政府決策。

      王唯,經濟管理本科畢業,現任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心)經濟研究所辦公室主任,副研究館員。在《求索》《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等CS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重大課題1項,參與編寫《湖南百科全書》等。

      楊瓊,副研究員,管理學博士。出版學術專著1部,合著2部。已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曾獲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獨立主持并完成省級基金項目3項、廳級基金項目2項。內刊論文獲省領導批示2次。

      劉翔,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經濟學、房地產經濟管理。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獨立出版學術專著1部《新型城鎮化下住房供給側結構優化》,參著3本。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其中CSSCI/CSCD源刊(含擴展版)收錄4篇。主持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1項、湖南省省情決策與咨詢課題1項、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1項。主要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湖南省省情決策與咨詢課題2項,以及省部級橫向課題10多項。參與執筆的決策咨詢報告累計獲得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3件7次。

      劉雯,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研究,目前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完成省級社科規劃課題、省財政廳重點招標課題、院青年課題3項;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在《上海金融》、《消費經濟》等發表學術論文近十篇;成果獲省領導肯定性批示獲進入黨委政府決策2項。

      李詹,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在學術研究方面,圍繞共享發展、中等收入群體、近代中國經濟思想史等主題,出版專著1部,參著5部,主持完成省自科基金項目1項,參與縱向課題研究2項,獨立或參與撰寫C刊論文4篇,其他論文5篇,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轉載1篇。在智庫研究方面,主要圍繞全省經濟形勢預測與分析,在所領導帶領下,參與撰寫智庫報告12篇,9篇獲得省委常委批示,其中獲得省長肯定性批示4篇,“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湖南經濟復蘇的分析預測、風險研判與應對建議”獲得全省“十大金策”。此外,參與了行政區劃調整、全省自然資源形勢分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研究,成果獲得省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的肯定。

      許安明,助理研究員,中南大學博士研究生,現任計量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大數據、數字經濟、產業經濟、計算社會科學、軟件工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課題等項目7項。在《求索》《計算機工程與設計》《湖南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核心期刊或報紙上發表了相關文章20余篇,被《新華文摘》轉載1篇,被EI收錄1篇,參與撰寫省、市、區(縣)級發展規劃和應用課題40余項,參與起草《湖南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等法律文件1部,近一年來,參與撰寫的調研報告獲省部級領導批示10余次,多次參與省委省政府交辦的研究任務。

      史常亮,管理學博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環境經濟學方面研究。參加工作以來,在《自然資源學報》《中國土地科學》《經濟與管理研究》等CSSCI來源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篇,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縱向課題多項。

      黃東,助理研究員,管理學博士。學術研究方面,長年從事農業資源與環境、糧食安全、農村勞動力流動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其中被SCI/SSCI收錄論文5篇,CSSCI收錄8篇,與多位學者合作在《自然資源學報》《中國軟科學》《中國農村觀察》《資源科學》《農村經濟》、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Food Security,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課題項目11項。智庫研究方面,入職以后積極參與了省內多個縣(市)的“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參與了省工信廳牽頭的全省產業鏈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和報告撰寫,在《湖南省情要報》上發表了《“小車輪”轉出“大民生”——臨澧縣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革的創新舉措與經驗啟示》研究報告,并獲得陳平副省長的批示。參與撰寫了《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相關思考》研究報告,主要觀點被省鄉村振興局采納。參與“桂陽縣撤縣設市論證咨詢”,論證報告進入省級決策。

      經濟研究所聯系電話:0731-84219191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亚洲 另类 在线 欧美 制服,小草影院在线观看视频播放

      1. 
        

        <dd id="gvbro"></dd>
      2.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